公司新闻行业动态激光百科新闻月报图片中心视频中心

专为绿光金属增材制造优化的高性能f-theta扫描镜头

时间:2025-08-22 来源:新特光电 访问量:0

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光学系统性能的提升成为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针对高反射性金属材料的加工需求,传统红外激光系统面临能量吸收率低、加工效率不高等挑战。近期面世的S4LFT5650-292 f-theta扫描镜头,代表了光学设计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重要突破,其专门针对532 nm绿光波长优化的特性,为贵金属和高反射材料的加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F-Theta镜头

技术特性与性能参数分析

这款焦距为650 mm的f-theta镜头具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技术特性。其569.9 mm的工作距离为加工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而20 mm的最大入射光束直径确保了足够的能量传输效率。光学材料采用高纯度熔融石英,配合超过98%的透射率镀膜,使整个系统能够实现极高的能量利用率。

在成像性能方面,该镜头在410 mm × 410 mm的大尺寸扫描场内可实现32-38.5 μm的聚焦光斑尺寸,这一指标对于精密金属增材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22.7°的最大远心误差保证了整个加工区域内光束质量的稳定性,避免了因角度变化导致的加工质量不一致问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2.5 J/cm²的激光损伤阈值(1 ns脉冲,50 Hz),这一指标表明该镜头能够适应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的工作环境,为现代金属增材制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绿光波长在金属加工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1064 nm红外激光相比,532 nm绿光波长在金属加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特性上。对于金、银、铜等高反射性金属材料,绿光波长的吸收率可比红外波长提高数倍,这一物理特性的差异直接转化为加工效率的大幅提升。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更高的能量吸收率意味着更低的激光功率需求,或者在同等的功率条件下获得更快的加工速度。同时,由于能量吸收更加集中,热影响区得以减小,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这些特性使得绿光激光系统特别适合于珠宝、高端手表和医疗植入物等对加工质量要求极高的应用领域。

技术对比与性能提升

与此前针对红外波长优化的同类产品相比,这款绿光优化镜头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除了波长特性的优化外,其在光学设计上也进行了重要改进。通过优化透镜组结构和镀膜工艺,减少了后反射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在实际性能表现方面,绿光版本镜头在加工高反射金属时可将能量利用率提高30-50%,同时将最小特征尺寸的加工能力提升了约20%。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拓展了可加工材料的范围,特别是那些传统上难以用红外激光加工的高反射性金属合金。

在金属增材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该镜头的技术特性使其在多个金属增材制造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贵金属加工领域,如黄金和白金首饰的精密制造中,其高精度和良好的光束质量确保了复杂设计的准确实现。在航空航天领域,尽管红外激光仍占主导地位,但绿光激光为高反射性特种合金的加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在医疗植入物制造领域,该镜头能够实现钛合金等材料的高精度加工,满足植入物对表面质量和结构精度的严苛要求。其兼容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也使其能够胜任对热影响区要求极微小的精密加工任务。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高功率的绿光激光器的开发、更复杂的光学设计以进一步减小像差,以及智能化的光学系统与加工过程的集成。

这款绿光优化镜头的出现,标志着金属增材制造光学系统开始向波长专业化、应用细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特定材料体系或特定加工工艺优化的专用光学系统,从而进一步推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结语

S4LFT5650-292 f-theta扫描镜头的开发成功,不仅解决了高反射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更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其优异的技术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当前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光学产品。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类高性能专用光学系统必将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